“茶禪一味 飲料加盟,即喝茶和修禪是一個味道。泡茶時,要以正念、正定的心境,集中精神才有好的色、香、味。此外,靜靜地喝茶的態度,也類似于坐禪修行法。這表明唐宋時對茶葉特性或茶道的認識,已達到了一個頗為精深的程度。

茶之史:一部茶香四溢的文化史 盛于宋元:茶馬互市,茶業南遷(1

盛于宋元:茶馬互市,茶業南遷

●茶業南遷,散茶出現

宋元茶文化與茶葉生產的關係非常密切,更具有自身的時代特色。

在近五千年中,唐朝是中國氣溫最為溫暖的一個朝代,所以,茶樹的栽培從北方擴展到了海州(今江蘇連雲港)一帶。飲料店而到了宋朝氣溫降低,要比唐朝低2℃~3℃,因此,南方的茶葉生產優勢就遠遠大於北方了,於是茶業重心南移,南部的茶業較北部更加迅速地發展了起來。

北宋前期,茶葉生產主要是以團茶、餅茶為主,這是因為宮廷用茶的要求。團茶屬於緊壓茶類,宮廷的煮茶方式和品飲方式與民間鄉飲有很大的不同,所以團餅茶在作為宮廷之用時,有其獨特的價值。特別是在建安北苑貢茶中,這類團餅茶的製作技術和技巧,日趨精湛,不斷創新,無論是在外形和內質上,都達到了團餅茶的最高峰。

以一部《茶錄》聞名天下的蔡襄,任福建轉運使後,負責監製北苑貢茶,創制了小龍團餅茶,聞名於當世。加盟飲料歐陽修稱這種茶其價值金二兩,然金可有,而茶不可得,宋仁宗最推薦這種小龍團,備加珍惜,即使是宰相近臣,也不輕易賜贈,只有每年在南郊大禮祭天地時,中書省、樞密院各四位大臣才有幸共同分到一團,而這些大臣往往自己捨不得品飲,用來孝敬父母、長輩或轉贈好友。小龍團餅茶在賜贈大臣前,先由宮女用金箔剪成龍鳳、花草圖案貼在上面,稱為繡茶


但是,團餅茶的製作工藝和煮飲方式都比較繁瑣,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並不適合。老百姓需要的是價格低廉而且煮飲方便的茶。於是,在過去團餅茶工藝的基礎上,出現了散茶。由團餅為主趨向於以散茶為主,是宋元茶葉生產發展中的一個主要特點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