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之鑒:中國各地名茶 婺源茗眉(1

婺源茗眉

●歷史淵源及發展

婺源茗眉屬綠茶類珍品之一加盟創業,因其條索纖細如士女之秀眉而得名。產於江西省婺源縣,鄣公山、溪頭、江灣、大畈、沱川、古坦、段莘、秋口等地為茗眉茶的天然產地。這裡是江西省主要綠茶產區之一。婺源境內群山高聳,山澗汩流,氣候溫潤,雨量充沛,四季雲霧繚繞,寒署溫度分明,加上土層較厚,土壤肥沃,特別適合茶樹生長喜溫茶予茶、耐濕、好霧的氣候環境和土壤條件。

特別是海拔1000余米的鄣公山,其地處贛東北山區,為懷玉山脈和黃山餘脈所環抱,地勢高峻,峰巒聳立,年均氣溫16.7℃,晝夜溫差10℃以上,年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,雨量充沛,相對濕度83%,無霜期達250天,氣候溫和,全年霧日60天以上。土質多為紅、黃壤,腐殖層深厚。山崖幽谷間,常為雲霧籠罩,四季雲霧不絕,茶樹多受輻射光照射,萌芽期早,葉質肥厚柔嫩,營養成分豐富。土壤肥沃,具有栽培茶樹的優越自然條件加盟創業

早在唐代以前,人們就利用婺源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,發展茶葉生產。陸羽所著《茶經》中,有歙州(當時婺源屬歙州)茶生婺源山谷的記載。唐大中十年,朝廷膳夫楊華撰《膳夫經手錄》中記載:婺源方茶,置制精好,不雜木葉,自梁、宋、燕、並間,人皆尚之。南唐都置制使劉津撰《婺源諸縣都不得置制新城記》中,稱婺源茶貨實多

到了宋朝加盟創業,婺源產制的茶葉已出類拔萃。《宋史食貨》中對茶葉有毗陵之陽羨,紹興之日鑄,婺源之謝源,隆興之黃龍、雙井,皆絕品也的記載。

明朝,婺源茶葉受到朝廷讚賞,被列為貢品。至清乾隆間,婺源茶葉被列為中國外貿出口的主要物資之一茶予茶,並開始精製外銷,獲得了國際茶界的讚譽。美國威廉?烏克斯在所著《茶葉全書》中,稱讚婺源茶不獨為路莊綠茶中之上品,加盟創業且為中國綠茶品質之最優者。


清代中葉,是婺源綠茶外銷盛期,茶葉產量較高。據民國史料記載:在昔茶葉繁榮時期,每年產茶約五萬擔。清朝末年至民國期間,因洋茶生產日多,華茶不能直接運銷,而由洋商購去摻以洋茶,以偽亂真,使華茶聲譽不振。婺源綠茶生產由此而逐漸衰落。解放後,茶葉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,1976年年產茶葉5萬擔,跨入全國茶葉出口基地縣行列加盟創業1986年年產茶葉8.7萬擔,超過了歷史上最高年產量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